乐斯教育

乐斯精彩,正在发生

被逼着上兴趣班,孩子长大后是怎样的体验

当我们送孩子上兴趣班时

我们是怎样想的?

“别人家孩子上了,我们家孩子也不能落后”

“多学一门技能总是好的”

“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能埋没”

还有其他原因吗?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美国科研人员经过研究发现,决定孩子未来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坚持。

那么,怎么让孩子能有着遇事会坚持的特性呢?陪着他一起坚持,也许是最好的示范,也是最好的方法。

孩子选了一个兴趣班,但是他又不想学了,或者中途想要放弃了,又该怎么办?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闺蜜最近纠结于给女儿选一门乐器,可是,她却迟迟下不了决心,万一她学着学着不想学了,该逼着她继续学吗?

还有一位爸爸,一年前给4岁的儿子选择钢琴培训机构,他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想让他接触一下钢琴,我一定不会逼着他练钢琴的,他不想学就不学。

一年之后,钢琴买回了家,他觉得自己掉进了一个深坑,孩子的兴趣越来越小,每天坐在那练琴就像在坐牢一样,可是他却不再提当时那句:“我是不会逼他练琴的。

他感到困惑:这钢琴,直接影响到了我的心情,也影响到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那么我还要继续下去吗?

小编的大学是在帝都完成的, 相信去过帝都的人都知道,那里确实比其他地方的发展要快很多,所以不少同学幼年都是接触过乐器的,几乎每个小孩都有一两个特长,而大学里比较突出的人几乎都是小时候被逼着上了各种各样兴趣班并且坚持下来的人!

有个室友是学过舞蹈和琵琶的,还有个学长是学钢琴的,还有一个是古筝的,几乎学各类乐器的都接触过,甚至学二胡的也有!

跟他们聊小时候的学习经历,小编发现,没有一个人的训练是不苦的,即便他们极有天分。

他们会为了找一个匹配的好的老师,每周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奔波;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会看着训练,有的妈妈甚至辞去了工作陪着他们学习。

我们当然会说,我们并不希望孩子成为钢琴家,我们就希望他们能够享受音乐的乐趣。然而乐器是极具技巧性的,不训练,不坚持,他就不能够享受乐器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小编的一位朋友,小学的时候,被妈妈逼着去学画画,她说,每个周末,妈妈带着她们姐妹俩都要去少年宫学画画,当时的感觉是痛不欲生,看到别人都在外面玩,而她需要学那么枯燥的素描。

即便是她们姐妹俩万般不愿意,可是妈妈在这件事情上面从来没有退让过。

学了几年,随着学业越来越紧张,画画也就停止了。

直到她参加工作以后,朋友有了很多空闲时间,流行彩铅的时候,她用彩铅画画,随便一晒,朋友圈点赞都点爆了。她给女儿画画,随手一画,一只大狮子惟妙惟肖。她学ps,做几张海报不在话下。

她说,现在想想,真的很感谢当时她妈妈的坚持,让她学了几年画画,所有的绘画、设计的基础,都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小时候不懂,只知道玩,等到大了才知道,那时候做的很多事情,都很有必要。”

有一个不太熟悉的工作关系的伙伴,藏在一个微信群里,平时不怎么交流。有一次,大家在讨论一个聚会,说是可以展示一下才艺。好多人都默不作声。她突然说了一句,我可以给大家拉小提琴。

于是,大家都追着她问,她说,她学了十几年的小提琴,考级考到了十级(最高级别),平时自己在家空闲的时候就会拉,但是她从事的工作跟小提琴完全无关。

后来我单独问她,小时候练琴苦吗?她说练琴当然苦啊,怎么会不苦。可是,到后来也就习惯了,这就是每天的生活,一直到现在,依然是她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她非常喜欢有小提琴相伴的日子。

还有一个例子是大学时候的闺蜜,小时候学过舞蹈,可是小孩心性,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怎么也不愿意去了,闺蜜妈妈也不想她的童年被强迫学这学那,于是就这么半途而废了,现在闺蜜跟我聊起来还是会感慨,如果当年妈妈逼着我学了就好了,不至于现在没有点什么特长。

我们都已成年,不可能去责怪父母什么的,但是话里话外还是有很大的遗憾与可惜。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初中男生,成绩并不是特别的好,跟爸爸妈妈的关系也一般。

从小,爸爸妈妈对他的教养方式都是放养的,他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课程就是如此,更别提兴趣班了。所以,他没有学乐器,也没有学其它的技能。

孩子对自己的总体评价并不是很高,他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其它方面也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地方。

在一次跟父母激烈的争吵中,他质问父母:你们现在怪我什么都不好,可是你们当时为什么不对我抓紧一点?你们甚至连乐器都没有给我学一样!

当然,这是争吵时的气话,但是这孩子的爸爸妈妈却深深的受伤了,一直以来信奉的让孩子自由成长,不逼他学乐器,不逼他提高成绩,可是到头来,孩子反而怨恨上了他们。

我们常常会妖魔化了各种兴趣班,觉得上兴趣班就是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其实,任何学习,不管是运动,还是学科知识,还是棋类,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的,没有什么是可以轻轻松松就取得成果的。

我们并不赞成把孩子淹没在兴趣班的汪洋大海中,但是也并不赞同纯粹的放养政策,什么都不学,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那些被逼着上各种兴趣班的孩子,长大了以后,是怎么样的体验?

大多数会庆幸自己在小的时候就坚持get了一门技能,而这会让他们感觉到自豪吧。

@网友小鱼飞:小时候没机会学什么,学过几个月画画,很感谢那时候的自己,坚持下来。当时学的很辛苦,却换回一点儿美术基础。现在可以偶尔陪孩子玩一下,让她赞叹说:妈妈好厉害!我妹学过一段书法,后来拿过市里的书法比赛三等奖,现在春节可以写幅春联挂在门上。当然都没什么卵用了,但是有点小乐趣。今天孩子兴趣班回家,作业做的迟,又要准备明天演讲的内容(班级轮流演讲)所以没时间练琴,我让她临睡前练习十分钟,她也很高兴的去做了。练琴不止是孩子的坚持,也是父母的坚持。即便考级也对升学没帮助,你学不学?学琴的过程中,孩子爸一直跟着学乐理,虽然不会弹,但是能给女儿简单的指导,这算不算教育?让孩子学,家长也要付出,否则不要怪孩子坚持不下去。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要多尝试,既然不喜欢就可以放弃。父母这样盲目,孩子不可能坚持。有些东西做到极致和天赋有关,可多数时候都是技艺,靠学靠练,和开车一样。

@网友七小月:我对于学兴趣班这件事来说做了很大的思考,权衡了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最后决定学习英语,而且是决定不可以放弃的学。哪怕将来她告诉我,她真的很讨厌,也得学,学习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周杰伦天赋那么高,还从小练钢琴呢,有天赋是好事,好好利用更重要!

@网友七七七七七:小时候和我妈打的百分之八十的仗都是因为钢琴。从五岁到十八岁,也没成为什么大师或者音乐素养多牛的女孩子,也不属于天生有天赋的人。然而现在,快乐或难过时弹些自己喜欢的曲子却成了生活中有滋有味的调剂品与莫大的安慰。谢谢妈妈。

@网友FTHira:从小就画画,画了20几年都没断过,不存在逼不逼着,小时候去上课就没迟过到,就像早上要刷牙一样正常,现在,就是我的一部分,不画画的我,就不是我了。 

@网友Danielle J.:四岁起被逼着学钢琴,直到上大学才开始真正喜欢弹琴。有人说琴童的童年是痛苦的,讲真我因为练琴挨的揍绝对比学习挨的多……这点我虽然不能否认,但是那些付出是值得的。

非常有满足感,想弹什么就弹什么都是靠之前的苦练积累出来的。对于觉得兴趣班无用的人,我只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点都不后悔。只可惜那个年代父母工作太忙没办法学的更多。

学习一门乐器,现在虽然可能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一定能给孩子带来某种慰藉。何况这是一个全新智能的时代,学习乐器将向学习母语一样简单自然。易学、有趣、智能、创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就在乐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