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斯教育

乐斯精彩,正在发生

让孩子学艺术是个好选择吗

如果你是18世纪初的一个家庭主妇,此刻你正在家里辛勤地织布。上千年来,印第安人、希腊人、埃及人都是这么织布的。可是你很快就会不淡定,因为一样叫做飞梭的东西大大提高了纺织效率,接下来出现了珍妮纺织机,然后是蒸汽纺织机。

无论你多么勤奋,你注定要被淘汰出局,因为你被科技和效率甩得远远的,你唯一的选择就是走进纺织厂替资本家干活。

放眼望去,我们的各行各业无不被一种叫做“效率”的东西深刻地改变着。在19世纪中叶,如果你要从巴黎到波尔多,你必须和泥泞的道路苦苦搏斗,而期间的花费是一个普通职员一个月的收入。而今天,同等的里程只花费同样的人一天的薪酬,而速度提高了80倍。

但仍然有一些领域从来不被效率“插脚”。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 Baumol)在《表演艺术:一种经济学困境》一书中,首次描述了表演艺术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与现代工业的高效率相比,表演艺术在“技术方面”进步缓慢。

打个比方:两百多年前的莫扎特创作的经典音乐,如“单簧管协奏曲”(K. 622)中的慢板乐章,那个时代演奏需要8分钟左右,两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演奏也大致需要这个时间,而且我们可以肯定,再过两百年这一曲目的演奏时间也大致相同。同样,对于莫扎特创作的众多弦乐四重奏而言,两百多年前需要4个人来演奏的曲子,今天同样需要4个人才能完成。

由此可见,过去几百年音乐家在演绎莫扎特音乐时的“生产过程”几乎未曾改变过,“生产效率”也难以提高。

与其他行业如制造业不断涌现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成本下降相比,表演艺术领域的生产成本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我们进入的演出大厅越来越豪华,为演出所支付的宣传费用也越来越高。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为艺术家们支付越来越高电视乃至惊人的薪酬。过去的“莫扎特”们,只在演奏大厅为上百人表演,而1962年第一颗卫星发射之后,传播有了根本的改变,一场维也纳新年演奏会将会有上亿的观众。1981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舍温·罗森把这种支付明星天价薪酬的现象称为“超级明星经济”。

表演艺术领域相对成本上升的现象,后来被称为“鲍莫尔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如今这一概念已被用来泛指那些机器很难引入,需要较多人类艺术创作的领域,除了演艺领域以外,在不少传统手工业中也存在“鲍莫尔成本病”的现象。

如果说,学习新闻可能被写作机器人替代,学习围棋则会被人工智能轻易打败。那么送孩子去学习艺术是值得考虑的,不管怎么样,人们总不希望看到一群机器人在演奏莫扎特或者表演哈姆雷特,毕竟,情感是人类最骄傲的领域。

作者:媒体人 岑嵘